最近,湘潭电视台大型水上竞技娱乐栏目《运动我最牛》在欧里镇昌坊山水文化广场新鲜启动,跑、转、荡、蹦等多个参与性、竞技性、趣味性项目吸引了全村男女老少观看,现场呐喊声、欢笑声不断。《运动我最牛》落户昌坊,昌坊农民在家门口就可欣赏到好看的娱乐节目了。
说起运动,昌坊人最是热衷。村里不仅重金打造这个水上智力冲关项目,早年就组建了文艺宣传队、乡村锣鼓队、传统舞龙队、古装花轿队、青年篮球队、农民合唱队、妇女腰鼓队、军鼓队,活跃在重大节假日。1000多人的村庄,参加文体组织的就有120人,而且大多是年轻人。对参与文体活动的,村里每年奖励外出旅游。
其实,农民家门口就是3A级旅游景区。比如这个山水文化广场就值得一看和一写。门楼、花岗岩舞台、湖岸便道、曲桥湖岛、大理石护栏、长廊和构架、绿化草坪、水磨石地、灯柱、九龙柱、文化墙等,样样造型独特,赏心悦目。广场山拥水抱,有“三泉四水荟萃地”之称。它东靠华严寺;北临锦溪渠道清水;杨梅坑山泉溪水自南向北在广场西侧哗哗流过;金石下山泉溪水自东往西注入广场湖中;广场西边的古井水清澈见底,四季奔涌。广场植有茶花树、桂花树、万年青、香樟树。这里自然成为村民休闲游览的好去处。
“吃有美食街、住有天香园、行有环保车、游有山水景、购有时鲜果、娱有水上乐。”从“吃”到“娱”,开全市乡村旅游先河的昌坊人是深谙旅游其中三味的。昌坊村党支部书记昌枚生听了记者的总结后高兴地说,我们昌坊村现有三块国家级招牌: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、全市唯一的全国文明村、全市首家国家级生态村,农业开发公司(度假村)试营业年收入达150万元。
进入21世纪,古老的昌坊以旅游兴村为宗旨,以产业转型为主轴,逐步从传统采石产业转移到旅游开发建设上来,在保护优秀传统文化前提下,大力培育发展生态文化和现代文明。农庄、垂钓、漂流、森林公园、寺庙、祠堂、古井、夏布坊、榨油坊、葡萄园、杨梅园、冬枣园、桑果园、枇杷园、蜜橘园、桂花园……农家景点美不胜收,让你流连忘返、乐不思蜀。村委主任昌春生介绍,全村现有旅游企业和其他工商企业30余家,从事旅游服务业和工商业人员占全村劳动力总数90%以上,年总产值2亿余元,人均年收入1.5万元。
出门是公园,户户是股东,劳作有补贴,项目有奖励……和谐幸福洋溢在每个昌坊人的眉梢和心头。在这个全国基层村民自治示范村,记者也听到这样两件看似“严厉”却“合理”的事情。一件是村民代表要适时修改《村规民约》,每家每户要用镜框把它张挂在家里以自觉遵守;一件是全体村民要承担保护公共财产的义务,如果出现火灾不及时赶到现场的会受到经济处罚,若是党员干部和村民代表的则处罚加倍。
“故人具鸡黍,邀我至田家。绿树村边合,青山郭外斜。开轩面场圃,把酒话桑麻。待到重阳日,还来就菊花。”孟浩然的《过故人庄》描绘的是一幅田园风光诗画。勤劳智慧的昌坊人“学华西,爱昌坊,加快发展,建设美好家园”,正在抒写一段家园幸福佳话。
|